荆轲,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“刺客”,为了回报太子丹的知遇之恩,他毅然决定刺杀嬴政。然而,令人费解的是,尽管荆轲手持利刃,最终却未能伤及嬴政分毫,反而自己被嬴政刺中了八剑。那么,这背后到底是荆轲的能力不足,还是嬴政也拥有过人剑术?
从春秋战国到战国时期的变迁,东周各诸侯国纷纷割据一方,开始了彼此间更加激烈的斗争。在这一时期,诸侯们不再受“周礼”制约,各种手段层出不穷,阴谋阳谋、间谍策反、权谋算计,甚至连陷害与暗杀,都是寻常之事。在这场充满血腥与权力斗争的乱世中,刺杀便成了许多人解决问题的选择,而其中的代表人物,非荆轲莫属。
荆轲本是卫国人,却因为未能得到重用,像苏秦一样游历各国,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。虽然他遍访各地,却依旧没有收获,直到他来到了北方的燕国。在燕国,他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高渐离。两人都曾遭遇过失意,因此每当他们在酒后畅谈时,便会互相倾诉心中的苦闷,借酒浇愁,舞剑击筑,几度相视泪流。尽管他们的日常充满了喝酒作乐,但因为两人博学多才,每次酒过三巡,总会展开对于国家大事的深刻探讨,这也引起了燕国公卿的注意,最终传到了太子丹的耳朵里。
展开剩余81%值得注意的是,“太子丹”这个称号很多人以为是姓太,实则是燕国王室的“姬丹”。他是燕国的太子,名叫姬丹,因此后人常称其为“太子丹”。当时,燕国正面临秦国的巨大压力,而太子丹深知国事危急,心头忧虑重重。他的父亲燕喜虽已年老无力,但秦国的扩张态势早已不可忽视,燕国面临着被吞并的危险。为了保卫国家,太子丹回忆起自己曾在秦国为质,屡受嬴政羞辱,他决定要铲除这个威胁。于是,他开始寻找世界上最顶尖的刺客,计划实施刺杀嬴政的行动。
然而,要刺杀秦王并非易事。秦宫防守严密,连神仙都难以潜入。刺杀的最佳方式是什么?显然,短剑最为适合。此时,太子丹面临了一个难题:春秋战国时期,剑术高手大多为贵族,像剑圣盖聂这样的名家更是名声在外,身世显赫,无法作为刺客来完成如此危险的任务。
就在此时,荆轲进入了太子丹的视线。他虽然屡遭挫折,但他精通剑术,低调且鲜有人知,是个天生的“刺客”。初见时,荆轲并不打算做刺客,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入朝为官,为国家效力。尽管如此,太子丹仍然大方待他,以黄金和房屋为礼,并以公卿之礼相待,这让荆轲深受感动。当荆轲了解到燕国的危机,明白如果不采取行动,燕国就会灭亡时,他决定迎难而上,亲自前往秦国刺杀嬴政。
但要接近秦王,困难重重。自秦国逐步吞并魏、韩、赵等国,秦军的实力越来越强,秦宫戒备森严,随时都有重兵把守。要想偷偷潜入,几乎不可能。因此,荆轲和太子丹决定采取其他方式。恰巧,秦国的大将樊於期叛变,逃至燕国。太子丹决定以樊於期的人头作为见面礼,作为荆轲接近秦王的突破口。虽然太子丹起初犹豫,但荆轲通过私人交情说服了他,最终获得了樊於期的首级。
有了见面礼,接下来便是武器的准备。秦王宫内禁止所有金属武器,连臣子都不能携带任何兵器。因此,荆轲与太子丹决定利用一把从赵国缴获的“毒匕首”,将其藏在燕国地图中带入宫中。此外,为了确保万一,太子丹又安排了秦舞阳陪同荆轲一起行动。
出发时,荆轲原本计划独自前往,低调隐秘,以此减轻秦王的戒备。然而,太子丹为了防止他临阵退缩,还是派了年轻有力的秦舞阳陪伴。这一决定,虽然让荆轲心生不满,但最终他还是同意带着秦舞阳一同前往。
在进入秦宫的过程中,荆轲的计划几乎得以完美执行。秦王听说荆轲带着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地图进献,心情大好,没有丝毫疑虑,甚至在百官的陪同下,宣布让荆轲入殿献图。虽然卫兵想要检查地图,但由于这是军事机密,未能完全展开。
荆轲在带着樊於期的头颅进入宫殿时,秦舞阳显得非常紧张,脸色苍白。这一异常的表现引起了秦王及百官的注意。荆轲见状,立即解释道:“他来自乡下,未曾见过如此盛大的场面,难免被秦王的威严所震慑。”于是,秦舞阳被拦在殿下,荆轲单独走上前,展示了樊於期的头颅并展开地图。
正当荆轲准备继续展示地图时,突然从中露出了一把锋利的匕首。秦王顿时警觉,准备逃跑,但荆轲迅速一把抓住秦王的衣袖,匕首紧随其后。但由于秦王衣袖结实,他成功挣脱,开始躲避荆轲的攻击。
此时,一名御医正巧经过,将手中的药袋砸向荆轲。荆轲稍有分心,而嬴政则趁机拔出长剑,斩断了荆轲的左大腿。腿部受伤的荆轲依然试图追击嬴政,但最终失去了最后的机会。他奋力将匕首掷向秦王,结果未能成功,匕首仅击中宫柱。
接下来的发展让刺杀行动彻底失败。嬴政持剑连刺荆轲七剑,荆轲满身伤痕,倒地后感叹道:“本打算活捉你,逼你撤兵,没想到错失良机。”话音刚落,他便被秦兵斩杀。
从这次刺杀事件来看,荆轲的失败并非完全由于自己的无能。事实上,他在计划阶段确实有机会刺杀嬴政,只是由于秦舞阳的失误和自己对“活捉”的执念,导致了最终的失败。种种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,最终让这次历史上最著名的刺杀行动功败垂成。
发布于:天津市汇盈策略-低息配资官网-配资炒股知识-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