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9年冬天,青岛新兵小王攥着一沓支票站在财务处门口,脑门上的汗珠直往下淌。
指导员老张那口浓重的四川话还在他耳边回响:"去领二三张支票,给所长送去。"可小王愣是听成了"廿三张",这差别可大了去了。
"龟儿子!这数目不对头啊!"小王心里直打鼓,手指头不自觉地摸着兜里那厚厚一叠支票。二十三张啊,这要是弄丢了,部队的钱还不得让人搬空了?他低头看看自己吊着的绷带,一咬牙还是上了去天津的车。这新兵蛋子哪知道,自己正带着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"财务炸弹"往所长办公室赶呢。
说起这事儿的起因,还得回到那天早上。四川籍的指导员老张是个急性子,说话跟打机关枪似的。"小王!去财务处领二三张支票,给所长送去!"这话从他嘴里蹦出来,带着浓浓的川味,连标点符号都省了。青岛长大的小王听得云里雾里,"二三张"愣是听成了"廿三张"。
"修个雷达要这么多支票?该不是有啥秘密任务吧?"小王心里犯嘀咕,可军令如山,他硬着头皮领了二十三张空白支票。这一路上,他就像揣着个烫手山芋,走两步就要摸一摸兜,生怕这沓"纸片片"长腿跑了。到了所长办公室,老所长一看这数目,眼珠子差点瞪出来:"你个瓜娃子!弄这么多搞啥子名堂?"小王这才恍然大悟,自己闹了个天大的乌龙。
这事儿要搁现在,可能就是个笑话。可放在当年,差点酿成大祸。二十三张空白支票,真要落到别有用心的人手里,能把部队账户掏个底朝天。小王后来回忆起来还后怕:"幸亏当时没出岔子,要不我这新兵蛋子可就成了部队的罪人了!"
方言闹出的笑话在部队里还真不少。有个南方来的连长喊"向左转",结果一帮北方兵齐刷刷来了个"向后转",整个队列乱成一锅粥。这场景,活像一群没头苍蝇,把连长气得直跳脚。更绝的是某次演习,指挥员喊"放",因为口音太重,战士们听成了"防",结果该进攻的时候全趴下了,把对面"敌军"都看傻了眼。
医疗系统里这类乌龙更多。陕西某医院发生过这么一档子事,护士把医生说的"四小时服药"听成了"十小时",害得病人多遭了六个小时的罪。这要是个急症病人,怕是早就去见阎王爷了。难怪老医生们常说:"在医院里,听错一个字,那就是人命关天!"
航空系统更是个重灾区。1993年那起空难,副驾驶把"爬升"听成了"盘旋",结果飞机直接栽了下来。这事儿给航空业敲响了警钟,现在飞行员和塔台通话都得用标准术语,数字必须说"幺两三四",就怕再出岔子。要我说,部队也该学学这招,起码报数的时候不会把"一二三"说成"要两散"。
去年郑州某国企招标会上,一位东北来的处长把"标书分三批"说成了"筛三遍",害得二十多家供应商连夜改方案。那些老板们忙活一宿,第二天顶着黑眼圈来交标书,才知道闹了个大乌龙。有个老板苦笑着说:"这可比打麻将刺激多了,一晚上改三遍方案,心脏都要跳出来了!"
要说解决之道,其实也不难。关键岗位的人员必须通过普通话考核,重要指令必须书面确认。现在科技这么发达,搞个实时转文字的电话系统又不是啥难事。总不能让战士们每次听令都带个同声传译吧?那不成笑话了!
当年那个把支票藏得比007还严实的小王,如今已经是部队里的老班长了。每次给新兵讲起这段经历,他都会语重心长地说:"在部队里,听清楚命令比啥都重要。你们这些小崽子可别学我,闹出这种笑话来。"话是这么说,可眼里的笑意藏都藏不住。
这事儿过去四十多年了,可放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。现在虽然普通话普及了,但关键岗位上还有很多60后70后的领导,他们的口音可不是一时半会能改过来的。要我说啊,在重要场合,还是得按规矩来,该写字的写字,该确认的确认,省得闹出笑话来。
那个冬天,小王吊着胳膊送支票的场景,成了部队里流传多年的经典段子。每次说起这事儿,老战友们都会哈哈大笑。可笑着笑着,又会不约而同地沉默下来——在战场上,这样的误会可能会要了所有人的命。
这篇文章就是专门用来分享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东西的,跟侵权一点儿关系都没有。要是有侵权的情况,就赶紧联系我们,我们会很主动地去配合把问题解决好。
汇盈策略-低息配资官网-配资炒股知识-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